健康杂谈   
溶血性贫血(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aemia)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的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称“溶血性贫血”,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1)红细胞膜的缺陷
  (2)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
  (3)红细胞酶的缺陷
  (4)血型为O 的女性与非O 型男性产下的孩子
 二、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外部的缺陷,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分为;
   ① 、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     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内浓度越过130 mg %时,即由尿液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      样,12小时后可出现黄疸,溶血产物损害肾小管细胞,引起坏死和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以及周围循环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由于贫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② 、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脾、肝肿大多见,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     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疸。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除了发病缓急,主要症状以及病情进程外还有以下各项可资参考:
   (1)地区性 强调家庭籍贯,如地中海贫血多见于广东、广西及浙江等沿海地区;
   (2)家族史 近亲中如有贫血、黄疸、脾肿大者,则有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可能;
   (3)药物接触史 药物可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氧化性药物可使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及G6PD缺乏症发生溶血;
   (4)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原发病史 如淋巴瘤可伴有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5)诱发因素 如过劳、寒冷刺激及食用蚕豆等。
  溶血性贫血的血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网站导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