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杂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四年以上,甚至可长达十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主要的表现常常是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如有出血亦较轻微,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出现较晚,治疗后较易控制。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但晚期病例偶有脾脏轻度肿大,病程较长,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急性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难治性血液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本病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治疗难度大,疗效低。

 主要症状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分型,现多称之为“非重型再障”,临床起病和进展较缓慢,病情相对较轻。临床症状主要有:
  1、贫血:往往是首发症状及长期表现;呈慢性过程,患者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经输血治疗后症状多改善,但不持久;
  2、感染:高热较少见,感染相对易控制,很少持续一周以上。上呼吸道感 染常见,其次为牙龈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
  3、出血: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多表现为皮肤出血点、牙龈出血,女性患者可有阴道出血,出血较易控制。久治无       效者可发生颅内出血。
    总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较长,相对急性再障来说,预后较好。

 血象检查:
  1.白细胞及分类:多数在(2-3)×10/L,中性粒细胞多在10×10/L左右,分类计数淋巴细胞的比例增高;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多在50g/L左右;
  3.网织红细胞<1%;
  4.血小板:多数在30×10/L左右。

 骨髓检查:
     大部分骨髓增生不良(涂片后于玻片上也有很多油滴,不易干燥)。增生不良部位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网状细胞及浆细胞亦常增多,巨核细胞减  少或缺如。若增生良好,则粒细胞系统比例下降,红细胞以晚幼红为主比例下降,巨核细胞减少。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发病缓慢,贫血、感染、出血均较轻;
  2、血象: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较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值常较急性再障为高;
  3、骨髓象:
      ①3系或2系减少,至少1个部位增生不良,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②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增加;
  4、病程中如病情恶化,临床、血象及骨髓象与急性再障相同,称SAA-Ⅱ型。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网站导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