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艺术 陶冶情操
  文 苑 中国历史年表 
芷兰雅集 故宫博物院:杨丹霞 女士  中国书画鉴定与收藏
     那就有人说了,鉴定就那么重要吗?尤其是现在都亿元时代了,我可以按照贺岁片里台词说的,只选贵的,用不着管什么真假好坏,反正我的投资回报有保证不就行了?我
个人觉得这种观点不在我们讨论的范畴,为什么?因为这已经不是收藏范畴的话题了,唐代的张彦远、北宋的米芾对于什么才是书画收藏、收藏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按照他们提
出来的,一个真正的收藏家除了要有一定的财力搜罗到藏品,更重要的素质是他要懂得鉴定,赏玩、装裱和品评分类;而近代大家张大千则提出要长久的博览、具有公心、气度宏
阔,不被前人之说迷惑等等。这些都是历代赫赫有名的大鉴藏家,对照他们的心得和见识,再反观当今,我想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自从南北朝至今,中国书画的造假一刻未曾停歇过,收藏从来都是雅事,虽然毋庸避讳它的回报,但它首先是文人雅士的玩物,玩儿的人是爱它的、懂它的人,即使是开始
时不懂的,也不会拒绝学习并且最终会通过努力懂得,比如北宋的一个大官叫刘泾,刚开始就拣名气大的、价钱贵的买,结果让米芾,就是写《研山铭》的那位一看,全是假货,
后来刘泾接受米芾的指导,经过10年的学习磨练,最终收藏到了唐代韩榦画的马,在书画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纵观当今沸沸扬扬的书画市场,又有几人能够像刘泾那样从善如
流,坚持十年呢?不要说真正收藏,就是真正投资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多数不过是投机罢了。如果大家都抱着这种念头冲到书画市场中来,我可以说,最终会有人后悔的。
   古人是怎么玩书画的呢,在像今天的这样风和日丽的好天,窗明几净的书斋里,净手焚香,聚集三五知交,观书品画、纵论古今。现在有多少人把书画买回家之后会去细细
品味、研究呢?如果把原本是学问的研讨、人文的涵养,情操的陶冶,演化成仅仅是金钱的较量,如果化大价钱买回家的东西往保险柜里一放再也不看,就等着在市场的最高点出
手,我倒觉得那还不如去做别的投资品种,还不存在真伪、好坏的问题,拼谁最有钱就行了。孔子曾经说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以蛮力显示出来的力量,终究不如知识
的力量深厚而持久。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文征明的重孙文震亨,他在描述明末书画市场的怪现象时说过一段话,跟我们当今的情况真是不谋而合,他说当时那些购买书画的人“心无真赏,以耳为
目,手执卷轴,口论贵贱,真恶道也!”事隔400多年,但历史有时真的是惊人的相似。
   是不是贵的就是真的,就是好的?好多现在贵的东西从书画史的角度看并非书画巨匠或者是铭心绝品,比如现在最受买家青睐的《石渠宝笈》著录的东西,在这套书里著录
的是乾隆、嘉庆两代皇帝的收藏,作品有真有假,有好有坏,这个不是我说的,大家去看石渠宝笈,里面写得清清楚楚,而且石渠宝笈本身也有优劣之分,比如初编不如续编,三
编又不如初编,而且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北京的一些出版社影印的石渠宝笈内容是不全的,石渠宝笈也有版本考订的问题,这就像我们谈中国书画,并不是除了真就是假这么简单,
要是就这点玩意儿,那乾隆皇帝和他那十几位个个都是人尖子的大臣们,还用干几十年才完成这套书?所以,即使把书画当成玩意儿,也要了解这种玩意儿也挑人,不是扒拉个脑
袋就能玩得起的,不是说钱,而是说精神、感情和时间的投入,古代的皇帝富有天下,从5岁就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的学着,玩到头了也不过就是这个,还要靠身边一帮子文学、艺
术专家帮衬着,《石渠宝笈》著录过的假书画,我们故宫的绘画库房里多着呢,初编、续编、三编的都有,有一件王翚王石谷做的假倪瓒,乾隆题了100多首诗呢,不也被专家筛选

出来放到资料库去啦?
    另外,最受买家追捧的还有御笔书画,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皇帝的御笔,动辄几百上千万,我从1989年开始整理研究故宫旧藏的御笔书画,发现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就拿
乾隆举例,有亲笔的有代笔的,有半真半代的,有民国年间琉璃厂、地安门古玩商仿造的,更有当代仿本,作为买家,买的不就是皇帝这个名儿吗,你化大钱举了半天,原来是个
大臣代笔的或者干脆就是新仿的,冤不冤呢?还有特别可笑的就是许多人在市场中见了太多的假乾隆,而且假的只是乾隆中晚年的面貌,甚至是代笔的面貌,结果反而见到真的亲
笔的不敢认了。
明代末年发生过这种事,一个财主仰慕董其昌,托人要当面买一幅,结果还真见到了,但这个董其昌是别人假扮的,他把这个花了大钱的假董其昌书法拿回家,人见人夸,
说好,过些日子董其昌坐着大轿子从街上过,人人都说是董学士,他一看和他见的那个是两个人呀,方知上当,拦轿喊冤,董其昌听了安慰他,给他写了一幅,可他拿回家,大家
都说不如以前那个好。你说收藏你就光靠砸钱,就能把假的或者一般的作品轰成真的、好的,我觉得这事并不像某些人表现的那么轻松、好玩儿。前几天有记者采访问我,收藏家
或者投资者怎么避免买假的,很简单就三项基本原则,自己努力学习鉴定知识、和人品好学问严谨的鉴定家交朋友、再就是别贪小便宜吃大亏。不能干那种“捡漏儿”的事儿,现
在没漏儿,行家、专家都拣不着,你一个刚刚入门的人就想拣着?贪便宜吃大亏的人我见的太多了,老辈人俗话说的“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现在已经变成了便宜肯定没真
货,假货也未必特便宜的时代。
作为一个收藏者来说,既然你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去做这个事情,就一定要去学习。假如说,你买了一个假的,你自己不醒悟,那你可能还会继续买下去。假如说你醒悟了,
发现你买的东西有问题了,比如说你买了一件不觉得,你买十件、八件,买很多了你都不觉得,那只能说这个人没救了。因为他始终处在一个不学习的阶段,就在那里胡乱花钱,
这样的人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去讲他。假如说这个人买一段时间他醒悟了,他觉得这不简简单单是一个花钱的问题,它是一个文化的消费,他要去学习,要去了解这些东西。在
他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他以往买的东西里面有好的东西,也会有有问题的。那么他发现了问题就要去请教人,他在学习和请教的过程当中,就会逐步提高了,买假的概率就
小了。随着他经验的丰富,学习的提高,包括他请教专家,也会对形形色色的专家有个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看谁上电视台节目上得多就崇拜谁,他自己就会区别到底需要什么样的
专家以避免自己的钱付诸东流。如果你信任了的专家人品不好,学术态度不严谨,整天想给你开证书、写题跋挣你的钱,基本上你就算入了邪教,这样的老师给你指的百分之百是
“瞎道”,让你买的大多是再也无法出手的“瞎活儿”。你别笑,这不是乱讲的,都是有现实的例子的。
    总之,通过学习和交朋友,藏家会逐渐形成他自己收藏或者是玩这个东西的一个圈子,一个人脉关系网。他可以借鉴的意见也多了,他也知道从哪里去学习鉴定,怎样按照
学术的标准去判断一件东西。慢慢的,他买假东西的机率就小了。如果所有的收藏家都是按照这个路数走的,那还会有什么争执呢?所以假货成交要说打板子,板子先要打在藏家
的屁股上,这个行业自古以来就是有眼买真,没眼买假,玩儿的就是心跳,你说你不会游泳,一下来就被海水呛几口是正常的,但你不能老喝不是?海水是喝不干的;可如果你的
心脏和神经受不了这个残酷劲儿,你脆弱,那你就趁早别趟这跳进这个海里,你可以去菜市口百货买金条,都是货真价实的金子。你要作书画收藏这类高端的消费,那你自己也得
够高端才行,不能像文盲奢望要解决航天科技的难题,如果你懒,不学习不长进,也找不到高人给你帮忙,你说你不买假的,谁买假的去?你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你跟自己的
钱有仇吗?没有,就努力学吧,如果收藏家和投资客都进步了,那假货不就就没法成交了?!
    孔子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我觉得,大家无论是真喜欢书画的,还是只喜欢书画的交易带来的丰厚利益的,无论是做研究
工作的,还是从事拍卖事业的,都能够想想这话的含义,把握好你自己。 能用这么宝贵的休息时间听这个讲座,听我说这么多,我再次感谢大家的捧场,我也非常享受这个分享
和交流的机会。谢谢。 (下一页

 返回 

网站地图

假如你感觉不错,就请告诉你的朋友。假如你打算交流,就请联系我!假如你有好地建议,万望不吝赐教

www.hiye.com.cn copyright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