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竹木文玩第 2 中国历史年表 
  竹语 ——话竹木文玩雕刻

    文人爱竹,自古而然。竹子挺拔、洁雅、翠绿、朴实、虚心、脱俗、有节,拟人之处有君子之风,历来为中国文人所追捧。在我们拥有着灿烂文化的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对竹子给予了极其崇高的赞赏与评价,为我们留下了“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野炉烧树叶,山杯捧树根”等著名的诗句和无数的诗篇。大文豪苏东坡更以嗜竹闻名,曾咏竹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千年来为历代文人学者广为传颂。自古而今,爱竹、敬竹、颂竹、刻竹不仅仅是文人雅士之愉,也同时是国人百姓之趋趣。为此,我们毫不吝啬地去赞美它,把它收藏在我们的心中。
    随着历史的发展,国人对竹的使用与认识日益的提高。伴随着人们对竹子的认识和对竹子精神和特质的赞誉,竹雕艺术和实践也不断地发展,越来越丰富,一路向着今天走来。不论从老百姓的生活实用品,还是达官贵人、文人骚客追逐的雅器,竹雕艺术展示在俗雅之间各个层面、多个方面。西周时期的竹简、《吴越春秋》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老歌谣、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唐古籍中的文献记载、宋人赞竹的美丽诗篇,以及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大量明清竹雕传世作品,都真实、系统、深刻地给予了认证。尤其自明末开始,无数的文人志士把对现实的无望和悲切寄予到了山水诗文绘画之间,纷纷以竹刻来抒发情感,寄予怀念,就如同寄情诗琴书画一般。许多的刻竹高手是诗人、画家、书家,还有的是医生、官吏或出身望族,一时间竹雕成为了时尚。文人把书法和绘画搬到了雕刻作品上的同时,在材质选择、雕刻技法、题材应用等各个方面,将雕刻艺术进行广泛、大胆的推广、延伸与实践,从而形成了中国文人雕刻艺术的独有特色和完整体系。尤其在受到当朝乾隆皇帝的认可推崇之下,雕刻艺术得到了整个上流社会空前的认可和喜爱,艺术品格被不断地推高,一直到清中期,使得我国的文人雕刻艺术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通过对材质的广泛的探索和应用,文人的雕刻表现出了文人的才思和广识。不仅仅局限于毛竹、湘妃竹、棕竹和各种竹根等多种竹质材料,同时还广泛使用了其它木质材料,如紫檀木、黄花梨、鸡翅木、黄杨木、沉香木、枷楠香木、檀香木、铁力木、楠木、木根、木瘤等多种木料,此外还大量尝试使用果壳、果核、象牙、犀角、玳瑁、紫砂、瓷器、漆器、玉石、玛瑙、翡翠、青田石和寿山石等多种不同材质的材料。由于各种材质的质地、密度、纹理、色彩不同,雕刻出的作品艺术表现也迥异不同。任何一件作品,不仅仅需要精巧的构思和对材料进行精心地挑选,还要在雕刻细节上,根据材质状况和纹理、色泽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变化。每一件精品都是内容题材、雕刻技法、选材取材相结合的产物。文人雕刻使用不同的材质,往往更多的是追求雕刻艺术的效果、情操、品格和品味,而并不过多地看重材料的贵贱和经济的价值,所以才形成了以竹刻为主的、多种材料同存共生的雕刻艺术体系。正是文人对多种材料的大胆广泛的实践和创作,给我们今天留下了无数的巧若天工般的文玩传世精品。
    雕刻题材和内容从俗到雅,文人在雕刻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以各种题材、以各种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情操、趣味、追求、文化、气质、心情和胸怀。题材百花齐放,包罗万象,涵盖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山水风景、楼阁庭宇、花草树木、飞鸟走兽、书法绘画和诗词翰文等多个方面,还有竹林七贤、三顾茅庐、曲水流觞、夜游赤壁、五子登科、十八罗汉、群仙拜寿、刘海戏蟾等等无数英雄故事、历史传说、人物典故、还有《西厢记》、《金陵十二钗》、《四郎探母》等戏剧人物、名家书画内容等全都雕刻于作品之上,表达了文人的心结情怀、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内容有俗有雅,雅俗间置,内涵有深有浅、有悲有喜,思想境界有高有低,风格有粗有细、有繁有简,有的让人笑逐颜开,有的使人回味无穷……丰富多彩,美轮美奂,形成了一道文人雕刻艺术题材绚丽的风景线。
    除佛像、建筑家具等实用器以外,最具文人雕刻典型特点的和体现最高艺术水准的,大多数都集中在文玩器具上,例如笔筒、臂搁、砚屏、镇尺、香筒、香炉、棋盒、印章、各种文房摆件、挂件及人物立件、折扇、饰物等等,种类繁多。这些器型大小各异,有实用器具,有饰品摆件;有些藏于密室,供把玩欣赏而用;有些置放于书房、厅堂之中,装饰抒雅;有些作为奢饰品随身佩带于身上,显露高贵;有些则作为礼品馈赠他人或亲友礼尚往来。无论是文房实用器具还是文房摆件,文人的参与使得文房雕刻成为了流行时尚,从帝王皇宫到百姓人家,无不追求,在家中、书房里、厅堂上都或多或少地陈设各种适宜的雕刻作品和器具,将人的文化、审美和追求置于人们生活的实用器具上和身边,随时可拿、随处可见,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施教激励,祝福安康,将整个社会雕刻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引领了时尚、改变了生活、充实了文化,影响了未来,直到今天。
人们的智慧和努力使得雕刻技法工艺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圆雕、镂空雕,有阴刻、阳刻,再细分有陷地深刻、陷地浅刻、深浮雕、浅浮雕等等,还有薄地阳文、刀写、留青、微雕、贴黄等特色技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各种雕刻风格和技法各领风骚,使得雕刻作品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特别是发展到清乾隆时期,很多雕刻作品将各种雕刻技法同时施于同一个作品上,使得作品的艺术表现更具特色,更加深刻和完美。
    雕刻艺术的发展同其他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都遵循着诞生、成长、成熟、衰落的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雕刻技法代表着不同的时代气息,有着各自明显的发展特征。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明代晚期,以朱鹤、朱小松、朱三松祖孙三代为代表,开创了竹雕嘉定派的先河。雕刻大量使用圆雕、深浮雕及镂空技法,雕刻人物简洁、生动,追求表现雕刻意境和艺术味道。此阶段雕刻特征为线条粗犷,雕面较小,雕刻面积大比例留白不雕。在笔筒雕刻时,筒壁通常雕透留空。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其特点是以刀代笔,应且善于选材,根据雕刻题材内容,取巧利用竹子的盘根错节,以浅刻、浅浮雕技法为主,往往寥寥数刀即可制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除此嘉定和金陵两大流派外,还有一个被称为“留青圣手”的竹雕巨匠张希黄,利用竹筠和竹肌色泽的差异,创造出了阳文浅浮雕留青刻法。此刻法传承至今,现今,江浙地区还在以此法刻竹。
    此时期为雕刻艺术的开创期,在此期间将原有的一门雕刻技艺上升到了艺术层面,形成了竹雕为主的文房雕刻的几大风格流派,为后来的雕刻艺术发展和辉煌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清早期到乾隆年间,是竹雕艺术的黄金期。各种竹雕艺术流派皆有发展,潘西凤作为濮仲谦之后的第一人,使之金陵派技法得以发展传承。嘉定派以封氏三兄弟(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吴之、顾珏、周芷岩、邓孚嘉、王梅邻等为代表,不仅继承了嘉定派圆雕、镂空、高浮雕风格,并且将各种技法相互交融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使得雕刻技法形式变化多样,难见独存。往往一件作品被浅雕、深雕、透雕和镂空雕刻同时施用,使雕刻层面达到五六层之多。在雕刻技法上涌现出了以吴之为代表的“薄地阳文”,以周芷岩为代表的“刀写”,以及以顾珏为代表的微雕精雕等等多种特色技法,使得雕刻艺术发展达到了顶峰,无数的精品使人耳目一新。
    在此期间,无论从材料选择、题材内容、器型多样还是工艺技法,多个方面同时都有了飞跃的进步和极大的拓展。在题材上,不仅将前人的名人名画作品移植到雕刻作品之中,有“竹林七贤”、“赤壁图”、“东山报捷图”、“溪山行旅”、“对弈图”、“观瀑布”等等,同时还创作出了大量的、反映文人生活情趣以及山水人物,寓意拜寿、求福、吉祥的一大批精美的作品。从而达到了雕刻艺术的巅峰。不仅成就了雕刻艺术的辉煌时代,还对后世的雕刻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翰篁阁以及现存于国内外各博物馆收藏品中,许多都是此时期的雕刻精品,是此时期雕刻发展和历史的见证。
  第三阶段 为清晚期到民国。由于受国势衰落的影响,以及雕刻艺术的职业化的萌生起始,雕刻艺术已不再是以文人为主的创作,而是逐步为雕刻工匠所替代。雕刻艺术不再像前期那样,不再有新的创新,同时此间海派文化和金石学的兴起,以往的圆雕、镂空雕等繁复的工艺逐渐地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以阴刻浅雕为主的工艺技法和风格,并且开始了经济利益和市场价值的追逐,很多艺人以此雕刻技艺作为职业养家糊口。从此,文人的雕刻艺术开始日趋衰落,缺乏创新、缺乏精品,再没有人能像前人顾珏那样,用一两年时间去雕刻一件作品了,雕刻艺术再也无法达到清早中期的艺术水准了。虽然偶尔出现了几件精品、但从整体水平上一步步走向了下坡。
    从明朝中后叶开始,到清末、民国时期,文人雕刻艺术从兴而衰,走过了300多年的辉煌历程,创造出了多种不同雕刻技法和技艺,成就了以嘉定、金陵为主的多个流派雕刻艺术风格,先后造就了一百多位的雕刻艺术家,创作出了无数的雕刻艺术珍品,从而使得雕刻艺术成为了我国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翰篁阁竹木文玩艺术品的收藏是对文人雕刻这一段辉煌历史的记录于怀念,对于那些创造了文化历史财富的先辈们,作为晚辈,我们除了无尽的崇敬之外,学习和传承他们开创的伟大文化,使之延续、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对于竹木文玩收藏品的研究和保护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此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谨以此书奉献给大家。

      2012年8月8日
 
竹雕静山出居图笔筒展开图
竹雕静山出居图笔筒  高17厘米 直径17.8厘米  款识:“顾珏”,“宗玉”



 

    此件笔筒题材和技法为典型的顾珏风格,景色繁杂,树木花草,楼阁庭宇及人物角色众多,雕刻精细,巧若天工;阴刻楷书款“顾珏”及篆隶书阴刻章款“宗玉”端庄规整,为顾珏署款标准格式全款;筒壁阳文行书雕刻主题“静山出居图”,大气凌然,彰显珍贵,举世无双。
近年来,顾珏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受到热捧,屡创佳绩。2005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顾珏款“竹雕山水人物图笔筒”最终以人民币1140万余元成交,创造了历史之最。
顾珏清早期竹雕艺术泰斗。

    顾 珏 字宗玉,嘉定人。活跃于康熙雍正年间。是周颢、施天章之后的嘉定派泰斗级竹雕大师。其竹雕不以“韵”胜,而以“工”名。当时流行的竹雕,刀法简练,有写意风格。他的竹雕却以刀法精细见长,其作品“刻露精深,细如毫发”。竹茎雕如笔筒、臂搁上的山水人物,也细微、逼真之至,都透出了他的一丝不苟的写实风格。顾珏每刻一器,少则数月,多则一、二年始成,因此所出器件皆上乘之作。
前一页   下一页

该书目录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