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历史年表 Table of the Chinese Dynasties |
|
公元前 206 汉王元年 |
刘邦灭秦,子婴降。秦亡;二世、十五年。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迁江南都城郴(今湖南郴县)自立为 西楚霸王,都城彭城;封刘邦为汉王,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分地封王。刘邦以萧何为丞相、拜韩信为 大将 |
|
前 202 高祖五年 |
项羽兵败自杀(前232-)二月,刘邦即皇帝位,是为高祖,都洛阳;齐人娄敬劝高祖迁都长安、张良赞 同,遂从之,赐娄敬姓刘 |
|
前 195 高祖十二年 |
四月,高祖死(前256或前247--)五月,太子盈即位,是为惠帝。 | |
前 188 惠帝七年 |
八月,惠帝死(前211--)立养子恭为少帝,高后吕雉临朝 | |
前 184 高后四年 |
少帝知己非张皇后子,恨太后杀其生母。吕后杀少帝,立恒山王义为少帝改名弘 | |
前 180 高后八年 |
吕后死(前241--)大臣议定立代王恒即位,是为文帝。尽杀诸吕和少帝弘 | |
前 157 文帝后七年 |
六月,文帝死(前202--)太子启即位,是为景帝 | |
前 141 景帝后三年 |
正月,景帝死(前188--)太子彻即位,年十六岁,是为武帝 | |
前 90 征和三年 |
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约死于本年(前145或135--) | |
前 87 后元二年 |
二月,武帝死(前156--)子弗陵立,年八岁,是为昭帝 | |
前 74 昭帝元平元年 |
四月,昭帝死(前94--)迎立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后被霍光废,议立太子孙病已;七月即位,是为宣帝 宣帝生长民间,好学、喜游侠 |
|
前 49 宣帝黄龙元年 |
十二月,宣帝死(前91--)太子奭(音:shi 四声)即位,是为元帝 | |
前 43 元帝永光元年 |
四月,“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汉书.五行志)此应系最早可信的太阳黑子的记录 | |
前 33 元帝竟宁元年 |
正月,元帝以后宫王嫱(字昭君)赐单于。五月,元帝死(前76--)六月太子骜即位,是为成帝。以国舅 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
|
前 16 成帝永始元年 |
封王太后侄王莽为新都侯,时年三十。立赵飞燕为皇后,妹为昭仪 | |
前 7 成帝绥和二年 |
三月,成帝死(前52--)皇太后命王莽查病因,赵昭仪自杀。四月,太子即位,是为哀帝 | |
公元前 1 年 哀帝元寿二年 |
六月,哀帝死(前25--)九月,平帝即位,王莽秉政,孔光为太傅 | |
公元 1 年 平帝元始元年 |
封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 |
5 元始五年 |
加王莽九锡。十二月,宣帝死(前9--)征宣帝玄孙议立嗣 | |
6 王莽居摄元年 |
立宣帝玄孙婴为皇太子,年二岁 | |
8 王莽居摄三年 |
王莽宣布即天子位,国号新 | |
23 新地皇四年 |
新市、平林诸将立汉宗室刘玄为帝,复汉,年号更始,刘秀行大司马事 | |
25 光武建武元年 |
六月,刘秀以《赤伏符》的预言为据即帝位,改元建武,是为世祖光武帝 东汉始此 | |
32 光武建武八年 |
初,王莽贬高句丽为侯。是年高句丽遣使朝贡,汉复其王号 | |
57 中元二年 |
委奴国遣使来朝,光武贈以“汉委奴国王”印(1784年日本福冈出土)二月,光武帝死(前6--)太子庄即 位,是为显宗明帝 | |
75 永平十八年 |
八月,明帝死(28--)太子烜即位,是为肃宗章帝 | |
85 元和二年 |
章帝至鲁,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大会孔氏二十岁以上男子 | |
88 章和二年 |
二月,章帝死(58--)太子肇即位,年十岁,是为和帝。窦太后临朝 | |
94 和帝永元六年 |
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国兵,攻杀焉耆、尉犁(今库尔勒一代)二王,西域各国全部附汉 | |
97 永元九年 |
窦太后死。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甘英使大秦(罗马)条支(今伊拉克境内)至安息(今伊朗)西界,临 大海而还。掸国(今缅甸东北部)使臣来汉 |
|
105 永元十七年 |
十二月,和帝死(79--)立少子隆为皇太子,生甫百余日;即位,是为殇帝。邓太后临朝。宦官尚方令蔡 伦在本年奏报改进造纸术情况 |
|
106 殇帝延平元年 |
八月,殇帝死。立清河王庆之子祜为帝,是为安帝 | |
125 延光四年 |
三月,安帝在叶县病死(94--)十一月,宦官孙程等杀江京等逼李闰等立济阴王,是为顺帝 | |
139 顺帝永和四年 |
文学家、科学家张衡死(78--)著有《灵宪》《浑天仪注》《思玄》《二京》等创造有浑天仪、地动仪 | |
144 汉安三年 |
八月,顺帝死(115--)太子炳即位,年二岁,是为冲帝。梁太后临朝 | |
145 冲帝永嘉元年 |
正月,冲帝死,太尉李固仪立长君,梁冀不从,立刘瓒,年八岁,是为质帝 | |
146 质帝本初元年 |
闰六月,质帝中毒死,立蠡吾侯志为帝,年十五,是为恒帝,梁太后仍临朝 | |
150 恒帝和平元年 |
梁太后归政,恒帝亲政。太后旋死 | |
166 延熹九年 |
大秦王(罗马皇帝)安敦(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121--180)遣使至汉,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直接 往来之始 |
|
167 延熹十年 |
十二月,恒帝死(132--)窦武等立解凟亭侯宏伟嗣,年十二岁 | |
168 灵帝建宁元年 |
刘宏至洛阳即位,是为灵帝 | |
184 光和七年 |
按去年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等率众起义皆戴黄巾,天下响应。十二月, 镇压起义的战争结束,改元中平 |
|
189 中平六年 |
四月,灵帝死(156--)皇子辩即位,年十四,是为少帝,何太后临朝。九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杀 何太后,立陈留王协为帝,年九岁,是为献帝 |
|
192 献帝初平三年 |
司徒王允使吕布杀董卓,吕布封温侯。青州黄巾军为曹操所灭,曹得降兵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选精锐 者号‘青州兵’ |
|
196 建安元年 |
曹操出兵迎献帝至许昌。封曹操武平侯,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 |
200 建安五年 |
曹操破刘备擒关羽,关羽斩颜良,后逃归刘备。周瑜荐鲁肃,肃劝孙权割据江东,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 领会稽太守 |
|
207 建安十二年 |
刘备三到襄阳隆中访诸葛亮,亮陈取荆、益,结孙权之策,为备所用。曹操赎蔡邕之女琰(文姬)回中原, 流落南匈奴十二年,还汉后嫁董祀 |
|
210 建安十五年 |
曹操下‘唯才是举’令,作铜爵台于邺,下《自明本志令》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 称王’周瑜死(175--)借荆州与备共拒曹 |
|
211 建安十六年 |
刘璋迎刘备入蜀,欲使取汉中以拒曹 | |
212 建安十七年 |
诏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孙权作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移治秭陵,改名建业 | |
217 建安二十二年 |
诏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鲁肃死(172--)中原疾疫流行,‘建安七子’除孔融、阮瑀早已去世外,余皆 死于疾疫 |
|
219 建安二十四年 |
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遣吕蒙袭破江陵,关羽败走麦城,被擒杀。羽生年不详,后有云卒年六十不 可信 |
|
220 献帝元康元年 |
正月,曹操死(155--)十月,曹丕代汉,是为魏文帝。东汉亡;共十二帝、一百九十六年,两汉共二十 四帝、四百零六年。十二月,定都洛阳 |
|
三 国 |
221 魏黄初二年 |
刘备即帝位,是为蜀汉昭烈帝。八月,孙权向魏称臣,魏遣使封权为吴王 |
229 魏太和三年 |
四月,孙权即皇帝位,改元黄龙元年,是为吴大帝 | |
上一页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