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 于1959 年首次在山东省宁阳大汶口发现而得名。分布于山东和江苏北部一带。大汶口文化承袭当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辛
文化发展而来;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时代相当。大汶口文化的地层叠压和陶器特征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的陶器以砂质红陶和
泥质红陶手工制作为主,晚期陶器仍以以红陶为主;但灰陶和黑陶明显增多并偶有白陶,并且以慢轮修坯制作为主。陶胎一般较为细腻精
致,器表多素面磨光,并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三角纹、镂刻纹等装饰;彩陶系用红、黑、白三色彩绘出圆点纹、条带纹、圆
圈纹、水波纹、漩涡纹、三角纹、花瓣纹、网纹、勾连纹、弧纹、方心八角纹等纹样,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其中有些彩绘纹饰与河南
仰韶文化彩陶的纹样及其相似,表现出大汶口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的融合。碳十四测定年代为:
     
    大汶口文化: 约公元前4040年--前2240年


     北辛文化:山东省滕县北辛村遗址得名。
网站导航 大汶口文化彩陶高足豆

 

返回  下一页